一、成果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2018年3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着力构建“互联网 + 教育”新生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依托课题基于主线式案例教学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遵循OBE教育理念,围绕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实现岗位零对接”等难题,提出了“一案四驱四位一体”课程设计理念,“六步五化一融合”的教学模式。
二、成果简介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政治觉悟、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扎实的汽车服务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懂技术、会管理、善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汽车相关产品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保险相关基础理论、汽车保险条款、事故查勘定损及承保理赔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汽车保险的发展与现状,理解汽车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流程,掌握保险的原则、汽车保险的险种、事故车辆查勘与定损、事故车辆理赔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汽车服务行业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信息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正确鉴定和查勘的素质。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汽车评估》《汽车营销学》《汽车配件管理》等,本课程是为《毕业实习》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与痛点分析
(1)知识经验
学生初步掌握了汽车保险的基础知识,但知识脉络不清晰,不能做到灵活运用,针对此种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利用案例穿针引线,将知识串接起来,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形成知识网络。
(2)学习能力
面向的授课对象是21本科汽服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是“00”后的学生,他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思维活跃、对信息的接受度比较高,但他们不喜欢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针对此种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创设案例情境,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学习通丰富的课堂活动与智能考核,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探究心,让学生活起来。
(3)思想状况
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人,但存在懈怠、畏难的情绪。针对此种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实践案例教学、结合行业新知,让学生每堂课都获得一些看得见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原动力,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成果介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结合学情与痛点分析,提出了“一案四驱四位一体”课程设计理念,“六步五化一融合”的教学模式(如图1),即通过 “一案四驱四位一体”课程设计理念构建教学框架,以典型案例串联课程内容,借助线上线下资源、双轨联动教学设计、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课内外联动四大驱动力,打破教学时空界限,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依托 “六步五化一融合”教学模式,以“问、查、导、析、汇、释”六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用“过程一体化、手段信息化”确保教学连贯性与高效性,通过“方法多样化、考核多元化”激发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以“内容岗位化”对接行业需求,同时融入时事热点与思政元素,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熟练应用、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深度升华,达成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的多元化育人目标。
成果实施以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建设成为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程,依托本课程参加教学比赛、案例评比多次获奖。通过构建教师培训与研讨机制,助力了学院教师的培养,带动了多项校级教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提升。学生培养成果丰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成绩优异,更有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并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课程独创的“六步五化一融合,一案四驱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成为院内标杆,通过现场观摩、技术赋能等方式,带动了全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课堂满意度与作业质量,形成了全院教学创新的良好态势。
三、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教师数字化转型遇瓶颈,存在教师因固有教学习惯导致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表面化问题,真正实现技术工具与教育本质的深度融合亟待解决。
2.教育适配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学生的认知特征存在差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进度、需求不一样,要立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整合行业前沿资源,重塑课程内容架构,融入真实案例与实践场景,激活课堂互动活力。
3.评价方式太单一,过度依赖标准化测试,教育目标只是单纯的 “知识筛选”。
四、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强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以推动教师从“数字原住民”旁观者到教育数字化引领者,实现技术工具与教育本质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构建了“研修强能、教研领航、传薪增效”的立体培育体系,让教师走出去,通过参加数字素养工作坊相关培训,助力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经验壁垒,掌握智能备课、云端教研、数字化评价等新技能;以教研领航为抓手,在主导“人工智能+学科教学”的课题研究中,将数字素养转化为课堂创新动能;以传薪增效为纽带,将课堂管理智慧和数字化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享,推动教师从“经验型教学骨干”向“数字化教育导师”转型。
2.AI赋能教学,构建三段式闭环教学
第一,《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依托学习通教学平台,搭建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现有课程视频670分钟,文档资料45个,题库题目701道,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资源与经验的共享,形成“线上预习-线下探究-线上巩固”的学习模式;基于超星学习平台的智能场景创设,实现知识图谱与AI助教技术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AI助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可以很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结合国内外相关书籍、网站和国家一流课程等优质资源,以教材为基础,将内容分成基础知识认知模块、保险条款解析模块、理赔实务实战模块;再结合加大案例分析比重、深入剖析职业道德问题、加强行业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使内容保持前沿化,使课程教学内容更丰满、前沿化。
第三,“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堂“问、思、导、析、汇、释”六步教学。对接岗位需求,以培养基础实、思维强、业务熟、德才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一案四驱四位一体”课程设计理念为指导,教学采用“问、思、导、析、汇、释”的方式,依托学习通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六个起来”。
3.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考核模式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以多元化考核体系为核心,构建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通过“三兼顾、双挂钩” 策略,全面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激励性。课程采用“M+N+1”考核模式,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M+N” 作为过程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 50%,其中“M”代表平时考核,涵盖线上学习进度、课堂互动参与、作业完成质量及分组任务表现四大维度,全方位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N”为单元测试,在教学进程中阶段性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习薄弱点并针对性补强。两者相辅相成,以量化分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以分促学、以分促提升”的良性循环。而“1”则代表终结性考核,通过期末试卷考试对学生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检验,占综合成绩的50%。
在此体系下,课程考核实现“三兼顾”:既关注学生知识积累,又重视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塑造;既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反馈,也不忽视最终成果检验;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又强化激励导向。同时,创新性实施“双挂钩”机制:将团队成员得分与团队整体成绩、个人实际贡献紧密关联,培养协作与竞争意识;使全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分布相互关联,确保考核标准的统一性与公平性。这一模式通过突出过程考核权重,有效实现对学生学习全程的精准评价,切实提升教学实效。
五、成果创新点
依托“一案四驱四位一体”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六步五化一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数智赋能、建设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资源,加之三兼顾双挂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了课堂的“六个起来”:让学生课前动起来,让课中教学丰满起来、让学生知识掌握起来、让对象主体突出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课后学生将知识利用起来。
六、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促进学院师资队伍专业成长
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机制在院内广泛推广。课程组牵头组织了3次教学研讨会,围绕课程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等主题,与学院教师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同时,为20余名青年教师提供一对一教学指导,帮助其快速掌握创新教学模式,2024年有六名老师参加第十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奖项;在教学研究方面,课程组及其他学科教师在2024年申报了3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校级教研项目,促进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通过这些举措,学院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得到双提升,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学生素养提升获显著成效
在学生素养提升方面,收获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学生成绩相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21本科汽服1.2班最高成绩为98分,优秀率分别达到了17.74%和14.71,两个班级学生成绩及格率均超95%,整体考试成绩理想,展现出扎实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能力,各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不断有学生选择与汽车保险相关的题目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据调查,21级本科毕业生有20%的学生从事汽车保险方面的工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郑硕、孙俊莹、马加跃等汽服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在竞赛中斩获优异成绩,凭借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脱颖而出,充分彰显了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深度参与科研实践,在课题研究、项目推进等环节中锻炼科研思维,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科研实践的跨越。成果推广工作通过多维度培育,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学业基础,更在实践与科研领域搭建成长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创新教学模式助推教学改革
课程推行的“六步五化一融合,一案四驱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院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多次组织现场教学观摩活动,邀请课程组教师展示“六步五化一融合,一案四驱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吸引学院多名教师参与学习。在此影响下,校内大部分课程开展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借鉴依托学习通课堂活动的设置、过程性积分的统计、知识图谱的构建、AI助教、数字人的使用等,采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入线上预习+复习、线下研讨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改革后,学生课堂的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作业完成质量显著提高,带动全院形成积极探索教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多名教师利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参加教学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